[F21_Telehealth] CHPTER 7 醫院網路規劃
CHAPTER 7 醫院網路規劃
吳祥得 510220110
蔡云凱 510220017
一,定義醫院網路需求與流量分析方法
-
回應(Response)
回應乃指擷取網路資料的延遲時間,一般以雙向延遲時間為此項的測量值;然而在不同的作業型態下所得到的延遲作業有不同的意義。一般在網絡上,有兩種較普遍的回應方式,一種為「適時性回應」,指大量的資料傳遞;一種為「交互性的回應」指遠端的資料擷取。因此,使用者在為回應下定義時,應清楚自己在哪種環境作業 。
-
可利用率(Availability)
指網路的連續性可被使用能力,他不只有顯示網絡最高可使用能力而已,也能反應出各種不同服務層次可被使用的能力。
-
品質(Quality)
指資訊表現在使用者端的狀態。使用者視訊或者通話中感受到的品質。
-
可適應率(Adaptability)
指網路系統具有可以彈性地變更去適應使用者需求改變的系統能力
-
安全性(Security)
指網路系統對網路使用者所提供的擷取確認、授權、檢驗及資料加密等能力
-
負載能力(Affordability)
網路的負載能力經常容易被忽略,舉例而言在高速乙太網路中的傳輸速率是100Mbps,但是它最大的負載能力只有50%,即50Mbps。所以在設計高速乙太網路時,便不可用100Mbps為負載的最大限度,否則整體網路就會產生問題。
-
成長期望(Expected Growth)
網絡宛如一個生命體,亦有生命週期因此,需要有成長能力。效能特質的測量值(metric)分析如下:
7.1延遲性(Delay)
為端點至端點通訊之間所花費的延遲大小,而網路的頻寬非絕對的取決因素。端點至端點的通訊延遲性概分為三大類:
7.2傳播延遲:意指網路訊息或訊號(指實體層)經媒介傳導所花費的時間。
7.3傳送延遲:指封包經網路媒介由發送者到接收者之間所需的時間。傳送延遲的關鍵性因素概分為網路媒介的傳輸速度及資料封包的大小等。
7.4處理延遲:指網路設備在處理路徑的尋找、資料傳遞 、封包表頭的處理等所花費的時間。
7.5可靠度
可靠度指網絡系統是否可以准確地提供資料傳遞的能力。當使用者使用「重要任務」的應用程式,那可靠度之設計將關係著網路運作的成敗。
以上是把一些使用者不能明確定義的需求具體化成一些可以測量的值,如此便可有效地掌握使用者的需求分析;再從各層面,如網路、主機、應用程式去思考它們的需求分析,並建立分析原則。為了能夠較符合實際需求,建立以服務為導向的網路架構。
2.解釋網絡需求分析過程
(1)收集使用者需求
擷取使用者的需求,對應到應用程式,再列入分析表,便可形成使用者需求表
(2)設計測量效能的服務度量值
收集使用者的需求後,分析這些需求以區別各項效能和服務層次,去區別網路環境的效能狀況,可以大概分爲一下三類:
1.可靠度的服務度量值
2.網絡服務的服務度量值
3. 延遲的服務度量值
3.解釋網絡管理之技術
網絡是一種分散且異質環境,如果沒有方式與這些設備溝通的話,想要管理網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簡易網絡管理協定便負擔起管理端與管理端之間溝通的重要角色。SUMP遵循控制協定、internet協定,利用取得、設定、事件三項簡單的命令群, 通過輪詢的方式提供網絡管理端清楚知道被管理端的各種情況資訊
達到管理網絡的目的
重要元素由以下幾個關鍵元素組成
(1)管理端
管理端是人與網絡之間溝通的橋梁;管理端必須建置網絡管理工作,或能夠執行管理的應用軟體,以便監視、控制、資料收集等功能
(2)被管理端
所謂被管理端,便是具備被管理條件,有SUMP功能,例如:主機伺服器,路由器,現在的設備大多具有此功能
(3)MIB值
MIB定義了受管設備必須保存的數據項、允許對每個數據項進行的操作及其含義,即管理系統可訪問的受管設備的控制和狀態信息等數據變量都保存在MIB中。
(4)通訊協定
通俗地說,通訊協議就是網路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只有相同網路協議的計算機才能進行信息的溝通與交流。這就好比人與人之間交流所使用的各種語言一樣,只有使用相同語言才能正常、順利地進行交流。從專業角度定義,網路協議是計算機在網路中實現通信時必須遵守的約定,也就是通信協議。主要是對信息傳輸的速率、傳輸代碼、代碼結構、傳輸控制步驟、出錯控制等作出規定並制定出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