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14_Game] Lab1 499261045 資工四甲 劉傳揚
Submitted by joyjoyjoyya on 四, 2014-06-19 02:44打算來做本校的特色,中美堂。
細節部分沒有做很細,但是有大部分特點。
打算來做本校的特色,中美堂。
細節部分沒有做很細,但是有大部分特點。
Real Life 與 Second Life 之間的溝通
讓伊莉莎白的板子上顯示他自己的介紹
其實只是換材質而已
但這個功能其實很方便
尤其是想要拍攝影片或是什麼的
只要創建一個很大的方塊物件
開啟網路上的圖庫
一個攝影棚就出來啦!!!
利用LSL語法撰寫物件動作
依然還是伊莉莎白~
手按下去會轉動
有timer
原本是想要再增加文字的
創建 second life 中物件
最後決定是 - 伊莉莎白 !!!
他超可愛的
一開始真的不知道要如何下手
還要先找一個sandbox
有時候做一做物件就不見了
基本上是我自己的問題
不是因為不習慣三維的操作
整個畫面跑掉
就是忘記存副本
這個lab是要拍影片
然後我們這組的期末報告是MV翻拍
有使用 Qavimator 來做角色的動作
看起來短短的
其實所花的時間是呈現出來的好幾倍
我是一個八拍一個八拍看
每一個片段都要重複撥放好幾次
在學期初, 我曾經在思考一個問題, 人對線上遊戲的成癮度到底可以有多深, 如果能有一款遊戲能永遠吸引玩家, 讓人沈浸在其中 ( immersive experience ), 那這款遊戲一定是一個很厲害的遊戲. 但是上星期最後一堂課, 聽到學長姊同學發表對於現在遊戲的意見時, 發現原來什麼事情都沒有想像中的這麼簡單:在 ”玩” 的環境不斷改變的情況下, 玩遊戲的人會不斷的改變玩遊戲的習慣, 對於遊戲開發者而言, 這就是一場生存競爭.
既然人不可能永遠被一個遊戲吸引, 遊戲就需要一直開發新的誘因, 引起一群人在短時間的狂熱. 但是人群新的狂熱到底在哪裡呢?遊戲開發者如果不知道, 玩的那群人自然也就永遠無法發現了. 這真的越想越矛盾, 寫遊戲的人可能需要比玩遊戲的人更了解玩家的心.
Second life 是一個非常好的 3D 環境的平台, 同時兼顧遊戲開發、社交和創作, 可以讓初次接觸遊戲發的人, 了解一款遊戲從創造物件、物理特質到優化效能的經歷, 幾年前連選舉都需要在裡面宣傳, 但是縱使功能非常完備, 總覺得和現實生活中比起來, 似乎缺少了什麼, 或許是細部的表情或平順的肢體語言, 讓人與人溝通交流多了一層隔閡, 虛擬世界還是虛擬世界, 生活還是生活.
這次利用了QAimator作了一個拜日式
(拜日式指的就是瑜珈的某一個動作,
重點式放再慢慢合掌的部分)
因為重點是慢慢合掌,所以我把合掌的速度放了比較多格數進去,
讓他看起來動作變化比較慢,
但也因此讓其他的動作看起來快很多。
因為有點難喬他的位置所以他變的有點像在游蛙式
其實這個很容易上手,但是有時間限制就沒辦法作太大的動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jJlQ7o_lwE&feature=youtu.be
Lab4的作業是用Second Life做影片
剛開始我不太會用,所以請教同學是怎麼做動作的,
於是我用QAimator做出了一段小小的跳躍動作
加上手的擺動,
感覺有做跟沒有做一樣= =",還會laglag當機
(SecondLife的人物本來就會跳躍了...lag就更怪了==)
算了,我只好再加聲音進去,但我不知道要拍怎樣的動畫,
所以劇情只好是一個壞掉的機器人在夜晚原地跑來跑去
因為故障,所以會不時地發出怪聲音...干擾鄰居!
感覺還不錯啊!
影片如下網址:http://youtu.be/rJt763NP3mQ
Lab4的作業是用Second Life做影片
剛開始我不太會用,所以請教同學是怎麼做動作的,
於是我用QAimator做出了一段小小的跳躍動作
加上手的擺動,
感覺有做跟沒有做一樣= =",還會laglag當機
(SecondLife的人物本來就會跳躍了...lag就更怪了==)
算了,我只好再加聲音進去,但我不知道要拍怎樣的動畫,
所以劇情只好是一個壞掉的機器人在夜晚原地跑來跑去
因為故障,所以會不時地發出怪聲音...干擾鄰居!
感覺還不錯啊!
影片如下網址:http://youtu.be/rJt763NP3mQ
很久沒有做3D動畫了
跟前陣子做2D動畫時相比 能直接用模型調整姿勢真的是輕鬆上取多
因為沒錢上傳到SL上 所以直接錄了QAvimator上的畫面
各個動作的關節位子研究起來很有趣
日常生活中越不常出現的動作製作起來越有成就感
但相對的也越難呈現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