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物聯網簡介
Submitted by mei on 二, 2012-02-14 18:16
物聯網的定義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IoT),是個物物相連的網際網路,需要在特定物體上貼上微型感測晶片:包含無線射頻辨識(RFID)、感測器、無線通訊晶片,賦予物體智能將無處不在的設備和設施,透過各種無線和有線通訊網連結 實現溝通和對話(物與物的交流、物與人對話、人與人的對話),以提供管理和服務功能,基於Semantic Web技術 實現對「萬物」、「高效、節能、安全、環保」、「管、控、營」一體化服務。
IBM認為「智慧的地球」最關鍵的技術 (3I)
- 透徹的感知 (Instrumented)
- 全面的互聯互通 (Interconnected)
- 深入的智能化 (Intelligent)
- 藉由感知、聯網技術,達到智慧化生活與服務的目的
物聯網的需求以及特性
物件依其自身能力而有不同的參與程度
- 具有獨一無二的識別身分
- 感測及儲存環境資訊的能力
- 具有向外分享資訊的能力
- 與其他物件互相溝通的能力
- 與其他物件一同打造網路環境的能力
- 支援IP 或透過閘道器連網的能力
物聯網設備具有以下特點
- 小型與便宜
- 有一些限制
- 能源限制 ( Energy)
- 運算限制 (Computation)
- 儲存限制 (Storage)
- 頻寬限制 (Bandwidth)
物聯網可視為一種動態的全球網路基礎設備
- 必須具備自我組織 (Configuring) 的能力
- 標準協定的支援 (standards)
- 具互通性的通訊協定支援
- 實體世界與虛擬世界的物體需要無縫整合
- 物體要有獨一無二的身分ID (identities)
- 物體本身保有原先的物理特性 (physical attributes)
- 物體在虛擬世界中存有另一種虛擬的特性 (virtual personalities)
- 物體及虛擬特性必需能以數位方式表達及交換
物聯網的架構
物聯網架構主要可以分為三層:
- 感知層
- 網路層
- 應用層
感知層
各種感測器(Sensor)將擷取到的信號透過 TCP/IP、RS485、RS232、USB、RFID、ZigBee、Bluetooth等傳輸協定轉送給網路層
最關鍵的技術
- 無線感測技術
- 加速度感測器 濕度感測器 壓力感測器 位移感測器 氣壓感測器 紅外線感測器 超音波感測器 微波感測器
- 辨識技術
- RFID辨識
- 一維條碼
- QR碼
網路層
主要任務是處理下層傳來的資訊,判斷是要送往雲端,或者直接採取適當的動作, 或提供進入雲端後、大眾經常會用到的服務,例如:搜索引擎、網路硬碟、Web Mail、Web Office、GS 等等。
網路層關鍵技術
- 有線網路技術
- 電信網
- 有線電視網
- 電腦網路
- 無線網路技術
- Body Area Networks
- 以人為中心,服務範圍不超過兩公尺
- 標準協定:IEEE 802.15.6
- Personal Areas Networks
- 短距離應用在家庭環境中,服務範圍不超過10公尺
- IEEE標準協定: Zigbee, Bluetooth, UWB
- Wireless Local Areas Networks
- 介於子網路及外部網路之間
- 標準協定:IEEE 802.11
-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 是介於LAN和WAN之間能傳輸語音與資料的公用網路,服務範圍2到4公里
- 標準協定:IEEE 802.16
- 3G(3rd-generation)
- 是指支持高速數據傳輸的細胞移動通訊技術。3G服務能夠同時傳送聲音(通話)及數據資訊(電子郵件、即時通訊等)。3G的 代表特徵是 提供高速數據業務,速率一般在幾百kpbs以上
- LTE(Long Term Evolution)
- 資料互通性
- 雲端處理技術
※異質網路必須經過Getway連結網路
應用層
- 從家庭及個人的食、衣、住、行、育、樂需求,乃至於工業、農業、醫療、學習,及企業/政府治理所需的環境監控、交通管理、資源管理等,舉凡能想到的項目或是還沒想到的應用,都能與物聯網產生關係
- 將網路層收集到的資訊做後製處理
物聯網架構下的資料處理
物件資料的處理主要可分為五個階段
- 資料收集
- 獲得物理資料
- 資料傳輸
- 將收集到的資料從內部網路傳到外部伺服器
- 資料處理
- 資料處理及分析
- 資料交換(不同平台或系統)
- 資料分享
物聯網應用案例
- 案例1 : 智慧電網
- 定義
- 電量的生產、分配及使用都能夠有智慧的運用提高使用的 效率終端設備(End devices)
- 好處
- 提高電力使用的效率
- 增強服務品質
- 節省成本
- 感知層
- 用電量即時偵測
- 電力自行產生
- 太陽能
- 風力發電
- 網路層
- 家庭區域網路 (Home Area network)
- 面臨問題
- 大量訊息傳輸
- 通訊延遲
- 應用層
- 遠端查看家電耗電情況
- 遠端控制家電開關
- 定義
- 案例2 : 物流系統
- RFID + 二維條碼 建立完整流通履歷
- 貨物透過RFID或 Sensors 蒐集並提供資訊給平台管理
- 產生的挑戰
- 物流服務之間的資料互通性
- 資料相容性
- 案例3 : 歐盟汽車警報系統
- 一旦發生交通事故時,當車中的緊急呼叫按鍵被啟動,
- 或是安全氣囊、車輛撞擊翻覆感測器等偵測到氣囊爆開或車輛受到撞擊,
- 系統即會透過GPS導航模組及GSM/GPRS網路,
- 將事故發生時間、車輛所在位置、車輛號碼等相關資訊,傳輸至緊急呼叫中心,
- 通知醫療急救人員與警察等相關單位,立即前往進行救援與事故處理。
- 案例4 : 智慧水利系統 - 感知太湖
- 此系統是透過佈建於湖中的感測器,蒐集太湖的水質、水量等水文資訊,
- 幫助研究人員瞭解太湖的水文及水汙染等情況,以及藍藻打撈的地點與情形。
- 透過此系統,亦可在需要時,即時調度管理人員進行協助。
- 而所有的監控資訊,均能夠透過網路傳輸至中央控管系統,讓研究人員進行全面性的分析,
- 並進一步做出應變決策。透過自動監控與資訊傳輸系統,
- 使研究、管理人員對於太湖的水文變化能夠即時性的掌控,更利於水汙染的預防與水文環境的治理。
物聯網困難與挑戰
- 通訊距離
- 安全性
- 環境影響因素大
- 通訊標準不統一
- 能源限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