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0.1 體適能
[ 定義 ]
身體適應生活、動與環境的綜合能力。體適能較佳的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從事體力性活動或運動都有較好的適應能力,而不會輕易的感到疲勞。
[ 分類 ]
一、健康體適能
由肌力、肌耐力、柔軟度、心肺功能、身體所組成的
二、運動體適能
由敏捷、協調、平衡、速度、反應、瞬發所組成的
因為我們從小到大的訓練和體適能測驗多是以健康體適能為主,因此我們介紹的重點也將會是健康體適能,而運動體適能只稍作基本的介紹。
[ 重要性 ]
一、有充足體力適應日常生活所需
二、體適能較佳的人,健康狀況較好,相對於他人比較不容易生病(身、心皆是)
三、助於身體、心裡、情緒、智力、精神、社交……等,各方面的均衡發展
四、同時運動保持體適能也是一種娛樂的方式,可藉由運動紓解緊繃的情緒,進而提升體適能
五、可養成運動的習慣與健康的生活方式
※測試運動強度:將左手食指放置於右手腕與手臂之間的動脈處,測10秒鐘,再將此次數乘以6,大概就是每分鐘的心跳次數,次數越多代表運動強度越強
[ 健康體適能訓練項目 ]
一、心肺適能:
又稱心肺耐力,是指一個人的肺與心臟,從空氣中攜帶氧氣,並將氧氣輸送到細胞加以運用的能力
( 好處 )
有良好的心肺適能可以避免各種心血管疾病,因此心肺適能可以說是健康體適能的重要因素也是重點
( 方法 )
各種有氧運動(慢跑、游泳、有氧舞蹈……等),凡是有節奏、全身性、長時間,且運動強度不算非常強的運動,皆可以增進心肺適能,而有氧運動結束後,最好透過緩和運動使運動量逐漸下降並排除體內代謝的廢物,緩和運動最好是一些運動強度較低的運動,像是走路之類的。
( 頻率 )
每週最少從事三到五天的有氧運動
( 強度 )
大概為有點喘,可是還可以說話的程度,而且要符合漸進原則,依自己的體能情況從事適當運動,之後逐漸增加運動時間和強度,避免一次負擔太大。
( 注意事項 )
在開始訓練之前為避免運動傷害,切記要做熱身運動,而熱身運動不必太強烈,像是柔軟操、慢跑、走路等活動,能夠出點汗就可以
( 持續時間 )
每次大概運動20 ~ 50分鐘即可以改善心肺適能
二、柔軟度:
是指任何可以曲轉彎扭而不使姿勢被破壞的能力,也就是一個或多個關節的活動範圍,柔軟度有其部分性,某些關節柔軟度好,並不表示其他的的關節的柔軟度也好
( 影響柔軟度的層面 )
1、過多的肌肉
2、肌腱、韌帶
( 好處 )
1、預防運動、工作傷害
2、放鬆肌肉
3、避免突然動作的肌肉拉傷
4、紓解背痛、肩頸痠痛
5、保持良好姿勢與體態
( 訓練方法 )
伸展運動與柔軟度關係密切,透過不同部位的伸展運動,有助於增進身體各部位的柔軟度
三、肌力與肌耐力:
提升肌肉適能對於促進健康跟預防運動、工作傷害很有幫助,另外還可以提升工作效率。而增進肌肉適能最好的方法就是肌力訓練,也就是一般人耳熟能詳的重量訓練。
( 分類 )
肌力:肌肉對抗某些阻力所發出的反作用力,也就是肌肉在一次收縮中所產生的最大力量
肌耐力:肌肉在維持某種肌力時,能持續用力的反覆次數,或用力的時間長度
( 訓練原則 )
等長訓練:又稱為靜態訓練,在一無法移動的物體上施力,使肌肉長度不變而改變張力
等張訓練:又稱為動態訓練,肌肉施力收縮,改變肌肉長度的一種訓練,配合重訓器材,為目前最普遍肌力訓練方法
( 訓練強度 )
可以目標不同而調整自己的訓練強度,強度高有助於增進肌力,而強度低有助於加強肌耐力,依自己需要調整所需要的強度。
( 次數 )
每輪各部位肌肉訓練5 ~ 10次,做1 ~ 3輪,每輪間要休息2~5分鐘
( 頻率 )
最多兩天一次,最少每週一次
( 注意事項 )
1、切記要做熱身運動,避免肌肉拉傷
2、相同肌肉群的訓練要分開,使訓練過的肌肉有時間休息
3、訓練過程中,施力時吐氣、放鬆時吸氣
4、所有肌肉都要鍛鍊到,才能符合均衡發展
[ 運動體適能訓練項目 ]
由於普通人的訓練項目多為健康體適能,因此對於運動體適能的部分只介紹其訓練項目,並不逐一對每個項目做詳細的說明
一、敏捷
二、協調
三、平衡
四、速度
五、反應
六、瞬發
[ 資料來源 ]
1、教育部體適能網站
2、http://www.meworks.net/meworksv2a/meworks/page1.aspx?no=227457
3、運動生理學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