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居家醫療健康設備

家居醫療設備 


1. 定義 


遠距居家照護通常被廣泛定義為所有的遠端健康照護服務,但不包含醫療診斷項目,如果遠距健康照護髮生是在病人家中的話,便稱作「遠距居家照護 (teleh- home care,THC)」,各個學者對於THC的定義並不一致。  


 「即利用資訊通訊科技,使能在病人家中有效地提供並管理健康照護服務。 」-Office of Health and Information Highway(1998)  


 「利用電信技術,例如電話、心臟節律器監視器、心律不整監視器等儀器,提供照護、教學與教育給在宅接受者。而隨著科技進步,目前更可透過影像傳輸,讓服務接受者與健康照護者進行雙向交流。」-Britton, Engelke, Rains & Mahmud(2000)  


「利用資通訊設備,將服務接受者之醫療資訊從傳送端到控制端,提供家屬、護士、居家照護員及醫療技術專家等皆能無障礙地操作此系統,也因此遠距居家照護系統,目前僅能從事初級照護和心理治療,並無涉及治療與處置。」-Masatsugu Tsuji(2002)  


「藉著資訊與電信技術已克服空間障礙,使得遠端的服務提供者,得以對在家中或照護機構中的服務接受者,傳送促進健康之服務的一種活動。 」-曾政光(2002)  


「居家照護提供者使用電信通訊設備,如電話、電腦、互動式電視或其他複合式居家照護儀器,來提供在宅病患照護資訊及服務。 」-Sabine Koch(2005) 


   


   2.用途 


(1)遠距服務接受者生理監視 


(2)資訊科技的導入 


(3)掌握服務接受者的狀況 


(4)改善偏遠地區的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現象 


(5)增進居家醫療照護的福祉 


 


3. 遠距居家照護服務項目分類  



(圖片來自於許哲翰,2008) 


 4.現有居家醫療設備 


1.照護管家



 


 (1)服藥語音提醒  


  觸控式操作機內建6個語音提醒時段,可由家人錄製溫馨服藥提醒語音,叮嚀您按時服藥。   


(2)生理健康量測紀錄  


     您可以使用二合一血糖血壓機量測設備,一按鍵就可以上傳,系統會幫您建立每日測良紀錄。  


   若未定時量測,健康照護中心的健康諮詢顧問會主動提醒量測者。  


(3)遠距健康紀錄查詢  


   您和家人可透過電視或電腦,隨時上網查詢家中量測者的即時或長期測量記錄。  


(4)每月健康報表提供  


   每月健康照護中心將主動彙整量測紀錄,寄送一份書面健康報告與專業提醒,提供自我健康管理。  


(5)手機電腦上網遠端監看  


  透過IP Camera,您可以經由手機或電腦隨時觀察家中狀況。  


 


2.VG-168  



  
  


產品特色:   


01.具有優先求救功能,可向親朋好友雙向通話 


-設定六組親友電話,優先聯絡號碼在前 


02.直通119,及時的有效求救通話 


-錶上有個按鈕,按下可直接通到119專線 


03.錶內有病歷資料ICE,提供急救人員獲得此資料有利救援 


-病患若昏迷在現場,病歷資料可提供醫護人員做最有效且安全的處理 


04.服藥及事件提醒功能 


-服藥時間以前跟有人約的時間可以輸入錶內 


05.返家以及離家通知,讓親友掌握老人的狀況 


-錶會記錄老人離家時間的狀況,第一時間內通知優先通知設定電話的親友家 


06.無線遙控開關可遙控燈 


-可以自由插上多組小夜燈,老人家半夜起床更安全 


 


 3.跌倒感應器 



對於跌倒的恐懼是喪失自主能力及影響生活品質的重要因素。在許多的個案中配戴跌倒偵測器所帶來的安心,可以增加佩戴者的自信,避免跌倒的風險。 


 


使用者: 


(1)健康狀況逐漸不穩定的年長、體弱、或身心殘障者 


(2)出院仍需協助的病患 


(3)單獨工作者 


(4)罹患類似癲癇或糖尿病等病症者 


 


5.推廣遠距醫療服務的優點 


 


01.推廣使用遠距醫療居家照護服務系統可以節省長期照護服務成本 


-減少醫療資源的過度使用,並且能收集到更完整的個人健康資訊。 


02.作為緊急醫療與救援之輔助 


-運用THC服務可提供老人在家中發生意外事故的緊急通報、緊急救援系統聯繫及居家安全服務,可以避免老人在家中出現意外而無人照應或延誤就醫情況。 


03.提供預防醫學之健康管理 


-「打破時空限制」,透過網路傳輸的特點,能爭取診療的時效並提供慢性病患之教育與諮詢,也可針對老人平常一般的醫療、照顧、飲食等健康管理問題,提供立即性的解決。 


 


6.國內發展遠距醫療照護的困境 


 


01.經濟因素的考量 


-中低收入戶或無法獲得政府補助的民眾,很難使此需要照護的族群願意負擔THC的所有花費。 


02.法律與安全保障問題 


-受照顧者的病歷資料可能在過程中遭到濫用或洩漏,或在照護過程發生任何疏失錯誤事件, 


所衍生的後續法律、道德及保險問題是需要在推廣之前做好準備工作的。 


改進方向 


(一)加強資訊上的安全防護管理,包括系統設防火牆、密碼保護、使用者身份審核、防毒 


及防止駭客入侵的軟體等方面。 


(二)制定或修定與遠距相關的網路安全、醫療服務法規,並對使用者實施教育訓練。 


03.民眾的醫療習慣 


-在一篇國內居家護理人員對THC需求認知的研究報告中指出,約有八成以上的受訪者沒聽過 


THC服務,而且會擔心使用THC的設備是否容易學習、容易操作及健保是否有給付等問題。 


04.系統的整合 


-THC的業者與照護醫院或基層醫療單位之間的相互支援,建立成整合型區域緊急救護網,形成一個完善、便利的THC資訊網,都是迫切需要完成的項目。


 


7.未來展望 


  台灣65歲以上老人人口在2007年達總人口的10%,長期照護的需求市場成長力道不可小覷,遠距照護服務已是政府經濟發展的重要願景之一。 


  近年來由於資訊科技、行動傳輸系統、影像分析處理技術等不斷地進步與發展,使得THC的時代逐漸來臨,儼然可取代對偏遠地區及社區行的長期照護機構服務。 


 


  老人家對於新的科技產品剛開始常有排斥的心態,但如果產品是一種人性化的設計且兼顧安全,僅需透過幾個簡易的按鈕就可以達到基本照護功能,相信是愈來愈可以推廣到社會各基層。


 


 


8.參考資料來源


(1)http://nfuba.nfu.edu.tw/ezfiles/31/1031/img/468/EN.pdf


(2)http://www.google.com.tw/url?sa=t&source=web&cd=1&ved=0CCUQFjAA&url=http...


(3)www.tagg.org.tw/DOWN/雜誌/3-4期/0-3-4-4-唐憶淨.pdf
(4)http://www.mycasa.com.tw/html/b1.php


(5)http://homaster.pixnet.net/blog/post/6139736


(6)http://repat.moi.gov.tw/03product/pro_a_main.asp?id=3155


(7)http://ntur.lib.ntu.edu.tw/bitstream/246246/144087/1/21.pdf


(8) http:// mail.tccn.edu.tw/chen/project/5.ppt


另外一篇介紹:


一. 產品目的


a. 穩定的健康測量


作到穩定的健康測量,是遠距醫療的關鍵,沒有穩定的健康測量,對於病人或醫院來說根本沒有意義。光是靠臨時的就醫紀錄,相信許多病人也不太會相信醫生服的藥。但是有了長期穩定的健康測量,對病方或醫方來說,是開藥的重要關鍵。 


 b.完整的健康紀錄 


完整的健康紀錄,相信病方並不喜歡在大醫院一下喝難入口的液體、一下躺再床上被一堆儀器檢查。寧可在家中穩定的測量健康及做出完整的健康紀錄,比較有保障。況且也會比較精準,較好判斷開藥的結果。


 c. 提醒受測者如不正常的健康情況


在使用產品的同時,我們可以從紀錄中得知許多訊息,當中若出現不正常的數據,會提醒使用者,儘早就醫,而在使用產品時提供的數據,也提供醫生一個治療方向,不再是像以往一樣來到醫院才做檢查,許多毛病不能在一時檢查出來,等數據出來時可能已經拖到病情了。 


d. 幫助受測者健康資訊的傳達


另外也可在線上紀錄數據的同時,根據使用者的需求,傳達一些有用的健康資訊,讓使用者可以預防諸多疾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二. 產品必要性


a. 醫療水準提升,國民年齡漸高


醫療的水平在過去十多二十年的發展,一天千萬里。醫學界水平的提升,令國民更長壽。有學者認為,現今的醫療水平的發展,如果不連合到科技,就不能達到基本的要求。現今的醫療服務是要求個案的完整資料,最簡單的例如個案的每天的血壓,心跳等。當長者年紀變大,要長者每天到中心去做這些這些測試,對長者會做成不便。居家的醫療設備,如果可以把資訊傳返醫療中心,會有很大的效益


b. 人力資源減少,電腦化可節省人力


在社會人口老化的同時,人力資源會大量減少。其實任何一種類可以減少人力資源或取代人力資源的産品,在將來的市場都會很受歡迎。醫療系統和醫療操作電腦化已經進行了多年。電腦在現今的醫療系統上扮演的重要角色,聚所周知。 


分蘭,這個被認為在全世界老人服務方面最成功的國家,他們的政府是不鼓勵國民入住醫院的。但政府有足夠的配套提供給需要醫療服務的居民,當中,家居醫療設備和個案的醫療資訊傳遞電腦化,功不可沒。


c. 電腦化使準確度更高


現在的醫療設備電腦化,發展已經非常成熟。電腦化比人手更加準確,記錄更加完整,更加有效率和精確。 


d. 健保的要求


健保是台灣國民醫療服務發展的重要一環,也是國際醫療服務的大趨勢。要保證醫療服務的質素,個案的醫歷資料完整性不可缺少。這一方面,家居醫療設備電腦化可以發揮一定的作用,它也可以令服務減低成本,曾增加效果性和效率性。


三. 家居醫療設備産品的進展


a. 傳統性模式


1. 產品簡介


血壓計產品簡介:


血壓是極為廣泛的一種生理訊號量測,其中高血壓是冠狀動脈疾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子。居家血壓監控是防治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方法,再加上非侵入式自動血壓計愈來愈方便及普及,故血壓計的追溯性及準確度顯得格外重要。


2. 使用方法


血壓計使用方法:


(1) 血壓計可以使用電池或專用變壓器作為電源,使用前要確定是否有電源


(2) 使用前請務必調整成正確的日期與時間


(3) 將機器平放於桌面,使用者坐在桌前並將儀器之連接皮帶綁在手臂上,開始測量


(4) 觀察測量記錄


b. 具有遠距醫療果的模式


1. . 產品簡介


現在市場上已經推出多種家居醫療設備的産品,他們也附有遠距醫療服務的功能。他們一般都可以做到在家中測驗,包括血壓計,體温計,心電圖計。有個别産品更可以做血糖/血脂/尿酸計等,然後系統會自動把測驗的資料寄出到預設的地點 


 2. . 運作方法


使用者在家中測驗後,系統會把測驗的資料儲存在系統內,同時間也會把測驗的資料傳送到預早設定的地址。使用者可以預設傳送資料到醫務所,自己的家人或朋友等等的地點。系統也會有預設的警號,例如,如果血壓偏離120/80的標準的時候,系統會動發出警號給使用者和預設定的地點的人仕,例如醫療或自己的醫師。系統也會定期作出報告,也可以自動把報告 寄出到設定的地點,使有關的專業人員進行醫療分析。


四.分析產品優缺點


a.優點
1.無視交通距離


對於現今的社會來說,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人人都曉得,而若是擁有居家醫療設備來時時的檢測,就不用每次出事情就大老遠的跑去醫院檢查,有些小症狀在家就可知道,大大的縮短交通距離的麻煩,也增進了每個人的時間運用。


2.提早發現-社會成本降低


由於現代人的生活作息忙碌,而沒有時間時刻去醫院做檢測,往往一感覺到疼痛,送醫之後才知道已是十分的嚴重,而花上大筆金錢來醫療,若是有了居家醫療設備,就可見微知著,提早發現,提早治療,而不用浪費社會成本。


3.使醫生更準確判斷


科技發達導致許多新興的病痛越來越多,醫生也不是每種都懂,況且來醫院後已是病發狀態,沒有太多的數據可以當作判讀的參考,若是有居家設備定時的檢測,即可使醫生判斷病因更加準確。


b.缺點
1.價格的問題


居家醫療設備固然好處多,但因其功能性、精密性使得許多的設備價格都頗為昂貴,導致無法普及化,若是可以降低其價格,相信會越來越多人添購此設備。


2.法律的問題


居家醫療設備因其便利性與時刻性,其數據資料取得十分容易,若是有心人刻意收集,難保不會造成犯罪的行為,研發人員須在針對此塊做出應因的修正措施。


3.隱私的問題


居家醫療設備因其是公開的檢測,其隱私並沒有去醫院看醫生來的高,若是較難啟齒的病,當事人可能會感到不太舒服,隱私的問題也需要好好的商議。


4.時間的問題


而現代人總是希望低耗時、高效率,對於周期性的居家醫療設備,往往覺得麻煩,若是改為瞬間性,例如進門後瞬間的身體掃描,這種必經的過程而又不需耗時的判斷方式,相信此設備會更加多人使用,當然這需要科技方面的支持了。


五.未來展望


a. 人口的發展                                   


全球人口急速老化已經是世界的大吹勢,在未來的世界人口推算裏,世界大部份的國家,在20年內,世界四份之一的人口都會到達65歲以上。



b. 經濟的發展


亞洲19世紀末的經濟發展,為當時的人帶來不小的財富,加上那時候房地價比較便宜,也帶來不少的投資賺錢的機會。現今工作的年青人,一生工作的積蓄都花在自己的房屋上。所以種種的情況,在社會的年紀層面的分配上,很自然社會的金錢會積累在大概45 至 60 歲的羣體身上,而這一羣人,在未來的10 至20年間 (2011年+ 10 = 2020年) ,就將會是社會中的老人羣體 。


c. 主要羣體的需求


當老人家到達60歲,他/她的身體會慢慢衰退,慢性病的機會增加,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有持續性的需要。跟據調查,每一個65歲以上的老人家,平均他們有兩種慢性病以上。*慢性病是需要長期,定期,作多項的身體測量的,例如,測血壓,測心跳,測血糖等。




d. 産品使用者的教育程度和對産品的應用能力


10 至 20年後的65歲老人,就是今天45 – 50 歲的社會羣體。如果在市場上有一個高科技的遠距醫療産品,你覺得今天的45 – 50 歲的人,在使用技術上會有問題嗎?我希望指出的是未來的老人羣體,他們的教育和科技知識程度都有一定的水平的,使用高科技産品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e. 政府政策配合


在社會資源角度來看,跟據人口和可有勞動力的趨勢,任何可以減輕或取代實際人力運作的領域,例如遠距醫療,輔助設備和器具等,對於一個有前膽性和負責任的政府,我個人覺得,都必須要大力發展,避免臨到可有勞動力大量毀縮之時,整個社會陷入困局。


f. 發展趨勢


對於任何一個市場上的産品的未來的發展,人口和人口年紀結構的改變 (demographic study) 是首要的考慮因素之一。對産品使用者的身,心,和生活習慣的需求和模式,專業的市場學者和專家都一定會進行指細的分析和研究。除了人的因數外,經濟和社會羣體的需求,使用者的教育和知識程度,政府的政策和周邊的環境等等,都是一個産品成敗的因素。


以上種種的分析都顯示“遠距家居醫療産品”的未來發展,必定是要求高,需求大,多完化,大眾化,而又得到政府和醫療機構配合的的市場産品,將會是醫療科技業界必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