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Essential ICT Technologies for TeleMedicine and Telehealth

ICT在台灣的利用 :

IC T技術是台灣強項,包括無線網路(W L A N)、行動通訊網路、無線射頻辨

識技術(R F I D)、系統平台. . .等軟、硬體及網路技術,結合成泛I C T醫療器材,

運用於居家遠距健康照護。

ICT的產品可以用在個人保健和管理疾病,主要有以下的應用:

      1.健身管理 :

   個人在健身時可使用具備無線傳輸功能的卡路里計步器、體重計或心跳監控

   計,觀察健康數據以追蹤健身目標。這些數據可以無線方式傳送至具備無線

   收發運算裝置的P D A、個人電腦及行動電話等,以檢視健身進度。

      2.健康管理

   使用血壓計、血糖機、體重計或膽固醇監測器,個人可定期收集健康數據,

   並以無線方式傳送至具備無線收發功能的設備,如行動電話、P D A或保健儀

   器等,然後傳送至醫護人員,方便遠距監控及維護個人健康。

      3.用藥管理

   使用用藥器提醒服藥。如果在多次提醒後仍未服藥,附有「未服藥物」及「服         

   藥時間」的警訊將以無線傳輸方式傳送至醫護人員或照護中心,以採取適當

   作為。

      4.慢性疾病或康復管理

   慢性病患者可使用健康監測、生理監測等裝置,監測排便、呼吸、心跳,透

   過通訊網路,將病患之生命、生理健康資料傳輸予遠端的醫療機構,使病患

   不需回診或住院。

      5.生物感應器遠距測量

   使用者只需將無線數位醫療量測儀器連接至機上盒或個人電腦,應用寬頻影

   像電話建立遠距醫療系統,使醫療機構能運用該系統,從事遠距居家訪視、

   遠距出院訪視等活動;並監控病人的健康。

(以上資料來源:http://campaign.hncb.com.tw/intranet/monthly/mon061/06105.pdf)

 

         科技的發達帶來了很多的便利,不過要擁有完善的健康照顧的服務系統,少

   不了ICT產業的幫助,運用ICT技術、設備及基礎建設打造一個擁有良好 「健

   康照護服務」的智慧城市,具體的作法上,可透過寬頻以及對於ICT等科技產

   品的應用,讓年長者也可以輕易的應用高科技產品。有了手機、電腦與網路

   的聯繫,讓家人能夠遠距離和年長者密切聯繫。醫院對一個城市來說是不可

   或缺的,而ICT的技術可以讓醫院的服務更有效率。

 

   舉個例子:

         在都柏林市中,有一個新的醫院,叫做Dublin Methodist,這個醫院讓內部不

   論是病患或是醫療人員等所有的社群團體,都透過科技產品進行互相的聯

   繫,包括醫生的處方箋以及各種內部文件的流通,全數透過無線及有線的網

   路傳遞,因此,這個醫院也被稱之為「無紙化醫院(paperless hospital)」。

   在醫院之中,醫生、護士以及工作人員,完全在一個整合無紙化的環境中工

   作,透過ICT產業的協助,醫院可以高效的分享醫療數據、有效率的採購醫療

   用品,減少醫療資源的浪費,當然,最重要的是提供符合病人要求的醫療服

   務。Dublin Methodist病人可以在病床邊就連上網路,完全不像是傳統的醫療

機構,還比較像是一個旅館。

      透過科技的協助,城鄉之間的距離將被打破,經由影像以及聯網科技,醫生

和專家可以進行「遠距醫療」,甚至提供「遠距手術」等醫療照護服務,台

灣可以運用高科技,縮短鄉鎮進行醫療資源的差距,建構一個醫療照護的智

慧城市。

 

(以上資料來源:https://www.intelligentcommunity.org/clientuploads/IDEAS-Aug2010-City2.0.pdf

)

 

ICT 技術介紹 :

目前可供使用的醫療資訊型態有四種:

1.文字資訊

2.圖形資料

3.音訊資料

4.視訊語音與他類附屬資料

 

而目前的發展趨勢 也是隨著近年蓬勃發展的電信技術而進行的

Third-generation wireless cellular systems(3G) 提供的視訊電話與即時影像 將能突破限制 以互聯網的方式相互分享資料偏遠地區也將能及時獲得醫療資源

而最終的目標是結合虛擬實境透過醫生與機器人的結合 虛擬病患與現實的結合 達成醫生不須親自執刀而由機器人來進行開刀的動作的理想?

而最真切的例子莫過於戰場了科技的進步將直接改變戰場傷亡處理的方式 當士兵於前線受傷時 卻又無法在黃金時間內得到合適照顧時 結合目前的遠距科技 讓醫生能在千里之外 替士兵進行診斷 給予最即時的幫助 減少死亡率 甚至有將戰場醫療服務個人化想法 將士兵每人配帶個人狀態監控系統 當士兵需要醫療服務時再透過遠距的monitor 由護理人員直接進行傷害處理指導 甚至是臨場感手術。

在科技的進步下 資訊安全的問題也隨之而生 在使用這些遠距醫療的服務時 個

人的隱密資料是否有外漏的危險 規劃出完善的系統 在使用這些服務的時也能

保障自身的資料安全 是發展科技同時 也必須考量到的。

一旦醫療服務結合雲端,病患的個人資料、病歷資料,都可能在傳遞過程中洩密,資料外洩防護(Data Leakage Prevention;DLP)技術的重要性,也必須加以考量,以控管網路洩密管道。


ICT產業市場的未來發展:

缺乏系統整合規範 ICT商跨足醫療市場受挫
資通訊業者進軍醫療電子市場遭遇重大瓶頸。儘管微星、廣達、鴻海等資通訊大廠早在2、3年前就已投入醫療電子相關業務開發,但由於目前醫療應用與資通訊系統跨領域整合的標準規範付之闕如,讓具備醫療功能的資通訊產品至今仍無法大量普及,成為資通訊業者拓展醫療版圖時最大的絆腳石。   

另外,將醫療功能導入行動資通訊裝置,還須面臨安規檢驗的考驗。投入廠商不但須要了解醫療產業的相關安全規範,甚至還必須擁有整合資通訊產品技術與醫療功能的能力,而這也正是資通訊業者發展的最大阻礙。再加上臨床實驗需要醫生配合,往往得要兩年多的光景才能真正完成商品化,對於講求上市時程的資通訊廠商來說無疑是最大挑戰。 

雖然困困重重,但由於醫療產業成長潛力十足,仍吸引不少資通訊業者相繼投入。
雲端運算目前正從純粹的議題討論,快速進入實用服務的階段,其中最積極的應用之一,就是醫療服務,而由於老年化社會的快速來臨,雲端運算應用於遠距照護,更被各界視為可能是最快速成熟的智慧醫療產業。

政府近年來積極協助智慧醫療產業發展,甚至將醫療電子產業列入6大策略性產業之一。但在民間方面,醫療服務業者與資訊電子業者彼此間大規模互動卻依然罕見,多半僅是屬於個人性質小範圍的實驗性互動。

台灣IT資通訊業者需要與醫療服務業者共同合作,透過醫療服務業者提供對整體市場的了解,從各種現有的高、中、低階醫療電子產品中,找出可能的市場機會,台灣IT資通訊業者才能夠發揮其優勢的市場切入點,並了解要如何使用ICT技術,進行相關的加值,讓原本看來平淡無奇的產品,能夠變得更為好用,並更具有市場的吸引力。

善用IT科技,也有助於改善醫護人員之間的溝通問題。如台大發展的「智慧型醫療服務網路」,就是以其醫療資通訊平台為基礎,將電子病歷(EMR)、醫學影像存儲與傳輸(PACS)、臨床醫囑系統(CPOE)、專責護理師呼叫服務、整合式網路的醫療服務、病人監測與照護服務、無線語音及視訊會議/視訊監控…等資訊都納入其管理範圍,日後若有作業流程需要跨系統/單位與人員,進行資料傳送與溝通時,均可透過此平台協助完成,不但簡化醫院資訊系統架構運作的複雜度,方便日後管理;在開發新功能時,也不必重複撰寫程式,直接引用所需的現有模組即可。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界努力下,目前台灣的健康資訊基礎建設,包括台灣生物資料庫、電子病歷內容基本格式制定、以病人為中心的電子病歷資訊環境、生醫暨臨床資訊整合資料中心等,其實已經有一定的基礎。台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所長暨台灣醫學資訊學會理事長徐建業指出,若能妥善蒐集每個人的電子病歷等醫療資訊,然後做有意義的使用,包括重視品質、安全、效率,並打破不均等的現況,建立1個系統,將可讓智慧醫療環境更健全。

除此之外若是以各種情境來考量的話 當地震 火災 化學物質洩漏 車禍 等等突發意外事

故發生時 透過這些科技相關人員將能給予最及時與正確的資訊並給傷者最即時的救治。

或許在未來當科技更加進步時 遠距醫療可以結合更多的醫療科別 並量產這些

產品並進入人們的生活中的一部分 將是現今所必須努力的目標。

 

 

資料來源:

 

(新電子2009/9/4報導http://www.mem.com.tw/article_content.asp?sn=0909030010 ) 

(醫療服務結合ICT 迎接智慧醫療時代 http://www.digitimes.com.tw/tw/dt/n/shwnws.asp?CnlID=13&Cat=&Cat1=&id=226827#ixzz1gEfk2w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