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Mobile Device

  • History

      無線行動裝置(Mobile Device),也稱做手持裝置掌上型電腦,可分為幾個發展階段:Mobile phone, PDA, and Smart phone。

     在Mobile phone階段,就是俗稱的手機或行動電話,一開始是採用類比式行動電話系統(Advanced Mobile Phone System,AMPS),1980年發展於美國,為第一代手機系統。採用FDMA(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技術,將全數頻寬切割成每個等寬頻帶的通道,每個通道可供一個用戶使用,因易受電波干擾而被第二代手機系統(GSM)所取代,而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則是採用TDMA(Tim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的技術,在每個頻帶上依時間切割成等長的時槽(Slot),結合數個Slot以訊框Frame為通道單位,分配給使用不同使用者使用。其作業系統較為封閉,較常見OS的如MTK、BroadCom、Infineon、TI(Texas Instruments)、Phillipe ...等。

     在個人數位助理(PDA)階段時,是從1992年Apple PC發展的產品Newton啟始,但到Palm OS出現才開始真正風行,早期PDA提供觸控螢幕當做新的操作界面,以及PIM(Personal Information Manager)和有限的資料傳輸能力,而現今的PDA則整合更多的無線傳輸界面:紅外線、藍芽、WiFi,提供更快速方便的資料存取,比較有名的作業系統是 Palm OS,Windows CE和 Linux。

     而在Smart phone階段,則是整合了Mobile phone和PDA的功能,是供更強的運算能力和更大的資料儲存容量,更加值的周邊裝置如相機或GPS,也允准使用者可以透過傳輸線或網路,擴充其中應用程式到裝置內。配合第三代手機通訊技術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以及WEB 2.0的服務,大大提升其應用範圍和豐富了其功能。較常見的作業系統為Symbian、Palm OS、BlackBerry、iPhone OS、Window Mobile、Brew MP、MeeGo、OpenMoko和Android。

 

  • Limitations

    無線行動裝置讓人們可以更容易在移動中溝通和交換資料,但是和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相提並論的話,仍舊還是有其限制存在,下面列出幾點無線行動裝置的限制:

  1. 記憶體容量
  2. 資料儲存容量
  3. 運算效能
  4. 電池可續航時間
  5. 螢幕大小
  6. 資料傳輸使用頻寬
  7. 移動中穩定的傳輸
  8. 小鍵盤及輸入法
  • Evolution and Integration

 

參考資料: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65lmGiSYG8

http://en.wikipedia.org/wiki/Mobile_device

http://en.wikipedia.org/wiki/Advanced_Mobile_Phone_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