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 0 讀書心得報告 隨意搜尋
Submitted by debora1114 on 五, 2008-11-21 07:40
Web2.0讀書心得報告- 隨意搜尋
作著: peter
moruille
資工三乙 黃聰麗 495512123
21世紀是屬於一個資訊爆炸的世紀,人們可透過電視、廣播、網路,來獲取自己所需的資料。而這當中,傳遞最快速、資料最多樣化的,莫過於“網路”了!
現在的人們,幾乎每天都會參與網路活動 ,不論是撰寫e-mail或是閱讀網路新聞以及紓發自己的心情,而網路公司也發展出更多樣化的線上軟體功能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在這當中,搜尋應該是最多人所使用的功能,而一個好的搜尋系統應該要如何滿足使用著的需求呢?列出最多使用者瀏覽的網頁?限制未成年少年閱讀不良訊息?又或是依照商業需求而所排序出的網頁瀏覽呢?這些都是因人而異的。
說到搜尋作者在第二章“尋路的歷史當中”先介紹了labyrinth在轉而說明動物尋路不分大小,即使是一隻小小的螞蟻也能結合geocentric&egocentric而找到特定的目標點,尋路在自然當中可透過道路、橋樑、地圖,或是燈塔來指引人們找到目的地。然而在web當中呢?你可以透過google 或是yahoo 或者是你所喜愛的搜尋引擊去帶領你找到你所需要的資訊,甚至可以使用線上虛擬地圖而帶領你找到實際的所在地。
而網路除了線上搜尋之外,資訊的互動也是不可或缺的。舉例來說,如果在家裡閱讀書籍,或是把書籍傳至網路上(雖然可能侵犯到著作權) 兩者的意義是完全不同的。
在家裡閱讀,妳還是有屬於自己的心得,但是,上傳到網路上更多人閱讀到這本書時,你們可透過網路互相交流對方的看法,或某些雙方沒注意到的小細節,而這時候就已經達到資訊的互動當中的一小部份了。
作者在本書當中介紹了一種 Marcia J. Bates女士所提出的搜尋方法。“ berrypicking”方法 她說明了隨著使用者與文件和搜尋系統當中的互動,查詢和資訊需求本身也會跟著進化,這對於資訊互動是相當有幫助的,而資訊也不再只限於文字的閱讀了,舉凡於圖片、線上討論、線上產品……多到沒有辦法去定義。這也是web的一大進步,而資訊在web上更是緊密交織的,當我們在不同的頁面、網站、或是主題間進行快速轉移的時候,內容的對比可能非常大 ! 只需要一 、兩秒的時間,我們就能從醫學院的學生論文轉到小學老師的課程教材。
作者也在書書當中介紹了一些資訊所帶給人們的方便性,不管是兒童的GPS穿戴系統,或是商品本身的條碼代號,但是,關於這些對於人類所帶來的安全感,也是有待考慮的。資訊的發達雖然對人類帶來了好處,可是對於隱私和安全卻又是一大問題。透過網路,人們可擷取封包甚至試圖去對某些加密的東西進行解密
。
如何安全的在網路上進行活動也是大家所關心的話題。再第六章社會語義網路讓我想到了大二上的課程,資料結構,這門課真是讓我費盡了苦心,再眾多的演算法當中,如何去尋找最有效率,和最能讓使用者方便尋找的程式,真是讓人一個頭兩個大。而他介紹的多重階層讓我想起之前在web2.0的作業,那時接觸了許多可以整合資料的mashup工具,可讓找到的資料依照標題,或是作者等等的來排序,讓每個人都可以方便的得到資訊,以及web api讓使用者可以用api來做出屬於自己的網站,這些新的web線上工具 使得web越來越接近個人化,也越來越方便。 web真的是發展性及多樣性都非常廣大的一樣技術,真的讓人感覺非常的有趣! 希望未來,能夠多多去研究和討討網路相關的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