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Health2.0
-- 概述 -- 完整簡介 [ 簡介綱要 ] 以前是每家醫院都有各自的資料庫,各自擁有自己病人的資料,不同以往就是所謂的Health2.0也就是利用Web2.0和病患本身的授權結合後方資料庫,達到病人資訊(電子病歷)、各種醫療資訊共享的目的,而醫療人員除了利用這些資料來進行醫療行為外,還可以作為研究或商業行為之用。 ( 原本此段轉到完整簡介的部分 ) -- 完整現況 [ 現況綱要 ] 由於health2.0圍繞在個人健康資料互通與共享的概念之下,醫療設備不能像過去一樣只是個健康測量設備,為了要使資料共享可以達到最大化,因此要確保醫療設備之間可以流暢且順利的溝通,因此要對應交換資料的格式還有安全機制(傳輸平台)……等。 測試的階段如下: 軟硬體相容性 → 基本裝置辨認 → 裝置驅動程式、應用程式安裝 → 健康資料的傳遞與存取 → 各種操作狀況模擬測試 -- 測試情形 [ 測試項目綱要 ] 針對裝置與PC應用程式間,以及應用程式與資料庫間的溝通進行測試,主要測試內容為:
-- 看護種類 -- 應用 -- 結語 這樣的一個平台推出後還有賴於病人和醫生願意把健康資訊上傳,不僅會讓使用者害怕自己的隱私會不會被窺探,也同時會讓醫生們直接面對公開平台的醫療服務競爭。 所以相當明顯地,這個平台的成敗,終究還是掌握在我們使用者手上了,只是這種儲存敏感資訊的平台,我相信使用者不會希望有一大堆類似的網站來儲存我們的醫療資訊,以免增加資料外流的風險, |
Health 2.0是指包括遠程醫療,電子病歷,衛生署,還有患者本身,然後通過 messageboards,博客和其他更先進的系統使用互聯網的概念。關鍵的概念是患者自己應該要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控制對他們在線上提供的的任何信息。醫學的傳統模式是只能由醫生或其他醫療專業員診斷病人的記錄。醫生是屬於看門人必須去監控這些信息,如果他們認為有必要告訴病人測試結果時,專門的判讀血液結果是很少使用一個非法律專業人士,如果是在一般結果是良性的情況下,這種模式的運作相對比傳統模式好。然而,在複雜的慢性疾病,精神疾病,或病因不明的患者疾病的情況下,因為他們的數據存儲在各種不同的地方,所以沒有良好的專業服務的風險,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包含的醫護專業人員的意見,不能與病人共用。越來越多的醫學倫理學認為這種行動醫療的作風,在現代醫學中並不被看好。
在以往的社會裡,醫療行為因為受限於醫院大型醫療設備或是家庭個人醫療器具(血壓計.血糖儀等等),都是屬於個別醫療單位或是家中自行使用,而不同機構間資訊的分享是非常少的。而近年來因為WEB2.0的推出,讓資訊的分享更為容易,因此誕生了Health2.0,讓健康資訊能夠分享的環境。
不同以往醫療資訊僅存在Client端(設備)和Server端(電腦),Health2.0利用了WEB2.0,帶來了新的概念便是資訊的分享,在統一的規範和病患的授權之下,從Client端的量測開始,將資訊傳到電腦再透過Internet傳送至資料庫,資料庫之間資訊的交換和讀取等動作都可以在網路達到。病患本身可以運用醫療資訊對自己的健康作管理,醫療人員除了上傳病歷之外也可以運用其他病歷資料來做更完整的醫療,此外,也可以透過這些分享的資訊,作為研究目的或是商業行為,例如:遠端醫療照顧、藥物監控等等。
隨著Health 2.0的出現,交流越來越多地發生在線上而非面對面時。這是人類求生的本能所致,因為人們知道他們必須聚在一起增加自己存活的機會,在處於嚴重健康問題時尤為如此。
其實大多數的醫療院所中的資訊,都處在一個相當封閉的環境,內部的資訊無法做有效的交流。
很多醫院仍用類似書櫃的方式,以紙本在保存病人的病歷,就連資訊化最先進的美國,據說都只有20%的比例完成了電子病歷。
這些最基本的資訊都無法收集數位化,那還能如何有效的加以運用?
更別說在繁忙狀況之下,這些醫護人員所發生的人為問題疏失會有多麼的頻繁了~這真是一條很漫長的路~
而最近Google和Microsoft紛紛開始進入了這個醫療資訊的領域,相繼推出以醫療為主的入口網站Health 2.0~
(以Web 2.0的社群分享互動及個人化資訊的精神為主,所以稱之為Health 2.0)
醫療設備與裝置的現況與測試需求
Health 2.0的概念圍繞在個人健康資料的互通與共享。醫療設備裝置,將不再只是過去個人健康量測裝置,藉由軟硬體的配合,讓資料共享的利益可達最大化。因各種不同平台與裝置對應的可能性非常多,要讓不同裝置與管理平台可以順利的溝通,所對應之軟硬體間的相容性也就相對更為重要。單是醫療裝置照裝置的傳輸介面,就有USB、Bluetooth、RS232、ZigBee、Wireless、NFC…等等,其中以USB、Bluetooth最為廣泛,要能確保其能與個人醫療管理系統或後端資料庫平台順利溝通,需要遵循所對應的傳輸介面來進行測試。而從基本的裝置辨認、裝置驅動程式與應用程式的安裝、操作時量測之健康資料傳遞與存取、各種操作狀況模擬的測試,甚至於資料庫平台(如Google Health or Microsoft HealthVault)上的資料運用,資料庫間資料交換格式與安全機制…等,不同軟硬體平台的實質相容性測試都是目前醫療裝置與設備測試上很重要的一環。
在開發與整合的過程中,測試需配合軟硬體開發廠、醫療單位,以及相關技術規範單位配合,隨時修改或調整必要的測試,以增加使用上的穩定性,及確保在實際環境使用中不會造成任何錯誤或資料遺失,而相關認證方案的推出,也讓廠商有了統一的遵循標準讓消費者能安心的選購電子醫療設備。
認證測試概況
Microsoft HealtVault和Continua為推廣其醫療平台皆推出了認證測試計劃,而HealthVault並授權了百佳泰為其測試實驗室,推廣其數位醫療市場。綜合兩個不同組織的測試概念,介紹醫療平台所需測試的重點和內容:
針對裝置與PC應用程式間,以及應用程式與資料庫間的溝通進行測試;主要內容測試有:
- 連線應用程式的安裝
- 裝置驅動程式安裝及裝置連線辨認
- 驅動程式內容正確性確認
- 透過醫療平台進行資料存取與上傳至資料庫的確認
- 資料內容傳輸正確性確認
- 裝置操作確認
- 醫療平台與裝置驅動程式的移除確認
Web2.0使用在醫療看護上的種類
目的 |
描述 |
案例 |
用戶 |
獲取信息 |
用於知曉某一領域內的最新消息 |
RSS, Podcasts 和搜尋工具 |
所有人 |
醫療教育 |
用於醫生的專業開發,針對公共健康專家和普通大眾的健康推廣 |
如何利用Podcasts增加教育時間以及這些工具在公眾健康方面的利用 |
所有人 |
合作與實踐 |
醫療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使用web2.0尋找訊息和找出決策 |
2005年Google搜尋的調查發現26個案例中有15個正確診斷案例 |
醫護人員 |
管理疾病 |
病人使用搜尋工具來尋找疾病的資訊 |
病人的使用模式會有所不同,這取決於他們是被新診斷出的還是長期的疾病,後者更傾向於接入Health 2.0 |
公眾 |
共享數據, 便於研究 |
完成病患自述報告,蒐集數據以供個人和科學研究 |
以疾病種類分的社區,方便特殊情況病人蒐集有關治療方法、症狀及成果。 |
所有人 |
優點:
1. 醫療人員容易掌握病患情況。
2. 病人對於自身健康管理更容易。
3. 醫療的品質上升。
4. 過社群評分的力量,給醫生評價,協助病友找到優質的醫療服務。
缺點:
1. 資料安全性的問題,病人的資料容易外流。
2. 不是由專家現場診斷,有可能出錯。
3. 資訊可能有著長期存在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導致病患延誤就醫
4. 使用者可能分享錯誤的資訊。
搶攻Health 2.0,微軟搶先 Google 推出 HealthVault
微軟公司領先公開 HealthVault 網站,讓使用者上傳自己的健康資訊,正式參與 Health 2.0 時代,Google Health 則暫時區居下風.除了可以讓使用者上傳自己相關的健康資訊之外,微軟公司的 HealthVault 同時也是志在與醫院和醫療器材公司整合的服務平台,這個平台希望提供給醫療器材公司一個平台,讓他們生產的醫療器材可以直接與這個平台的資料庫連線,透過器材上傳病人的資訊和健康狀況而微軟也希望醫生們,醫院們都能夠透過這個平台提供的development kit 來開發網路時代的醫療服務和軟體,也因此他們也同步發表了 HealthVault SDK,可以想像到微軟的願景就是在未來的各大小的醫院電腦之中,都裝著一套類似 Microsoft Office 的健康資訊管理軟體.
1. Google: Google Health:
Google Health是一個個人健康資訊入口網站,可以讓使用者保留自己的醫療紀錄或資料並且透過出現的症狀來查詢疾病和以及用藥...等等的相關資訊。讓使用者存儲自己的醫療信息,並查詢疾病症狀和其他相關的用藥資訊
http://www.google.com/intl/zh-TW/health/about/
Microsoft HealthVault為一針對醫療作業系統所開 發的平台,透過此平台,消費者可以隨時線上搜集、儲存或分享其健康資訊。HealthVault的平台提供了安全和隱私權的確保,讓不同的健康服務供應商和健康器材的資訊可以被妥善的保存與交換。有了HealthVault,使用者可以自由的控管自己的健康資料,並與家人、朋友或是健檢中心分享,並且擁有進入可靠的線上健康管理
http://www.allion.com.tw/HealthVault.html
3. Continua Health Alliance(由許多醫療機構和IT大廠共同組成開發,如:IBM.Panasonic.Sharp等等):
為實現消費者醫療保健設備與服務的網路連結,產業組織Continua Health Alliance日前完成了包括藍牙(Bluetooth)和USB版本在內的一套初始標準。此外,Continua Health Alliance的企業成員已經採用了HL7 (Health Level 7)組織的標準,以定義傳送個人健康資訊到遠端資料庫的資料、訊息和安全通訊協定。
http://www.eettaiwan.com/ART_8800480553_617723_NT_b8cd6b74.HTM
4. AOL:
Revolution Health: Revolution Health是以使用者為中心的免費健康網站,在這可獲得健康保健知識,服務的項目:(1)搜尋醫生及醫院(2)提供治療及藥物相關資訊(3)記錄健康資訊,如:運動、血壓等,並提供家庭式的健康管理(4)健康小工具,如:計算卡洛里(5)分享心情故事。
http://peggyy.wordpress.com/2008/09/16/revolution-health/
參考資料一 : http://www.allion.com.tw/TechnicalArticle/The-Healthcare-Devices.html
參考資料二 :維基百科